在鼎捷数智2025年8月13日举办的新书创想会上,董事长叶子祯等核心管理层系统阐述了企业在数智化领域的战略布局、技术架构与生态愿景。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对鼎捷“智能+”战略十年实践的总结,更释放出AI技术如何从工具层面向生产力内核渗透的关键信号。
通过此次发布会,我们能清晰看到鼎捷正推动企业从传统软件服务商向数智生态构建者转型,其提出的“一个模型、两种内核、三类智能体”架构,或将重新定义人机协同的未来形态。
鼎捷AI分身论:替代思维到共生思维的范式革命
叶子祯在发布会中反复强调“AI非替身而是分身”的核心理念,这一认知颠覆了传统AI应用中技术替代人力的思维定式。在他看来,AI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取代人类劳动,而在于通过数字分身将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让人专注于创造性工作。这种分身区别于完全自主的替身,其核心特征是受人控制的授权代表,能够承载个人的知识壳并结合企业数据提供贴身服务。
这一理念背后,是鼎捷对人机关系的深刻洞察:技术应当成为人类能力的延伸而非替代,通过“可携式数字分身”的形式,打破时空限制,让个体智慧能够服务于多个组织,实现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正如叶子祯所言,未来每个人都能拥有随训练成长的数字分身,成为不同场景中的智慧剪影,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个人效能,更将重塑组织与人的协作关系。
发布会中披露的“一个模型、两种内核、三类智能体”架构,构成了鼎捷数智化战略的核心方向。
“一个模型”构建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体系,将人、智能装备组成的物理空间与智能体构成的数字空间纳入统一运行框架,实现万物在数字孪生环境中的协同。
“两种内核”则形成驱动这个模型的双引擎:“快思考的数据自决驱动”能基于实时数据变化实现动态决策,如同导航系统根据路况调整路线;“慢思考的智能生成驱动”则通过人工智能完成复杂规划与周详决策,二者形成快响应+深思考的互补模式。
“三类智能体”包括人的分身智能体、知识专家智能体与数字指挥官智能体,三者分工明确又协同运作——分身智能体承载个体经验,专家智能体提供专业领域知识,数字指挥官智能体则负责资源调度与任务分配,这种架构让复杂场景下的人机协同成为可能。
例如在生产调度中,数字指挥官智能体可调用专家智能体的工艺知识,结合分身智能体的实操经验,形成最优生产方案,整个过程可追溯、可干预,既发挥AI效率又保障决策可靠。
AI软基建战略:数智生态位重构的鼎捷解法
为实现人机协同生态构建,鼎捷从单一应用软件提供商转型为平台型生态构建者,在生态中将扮演软基建提供者定位。通过开放平台聚合合作伙伴资源,让生态参与者专注于专家智能体的开发,而鼎捷则负责搭建数字指挥官与分身智能体的运行框架,这种分工模式大幅提升了生态的协同效率。
叶子祯强调,鼎捷专注于制造业数智化的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让合作伙伴聚焦于专家智能体的开发,而鼎捷则负责搭建智能体协同的运行框架,解决从单一智能体到多智能体协同、从单元应用到系统级应用的复杂问题。鼎捷通过构建人-智能体-智能装备协同的数字运行空间,正在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字指挥官调度资源,让专家智能体输出知识,让人的分身突破时空限制,最终释放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从长远来看,鼎捷提出的“可携式数字分身”概念,或将重塑未来的职业形态与组织模式。叶子祯预言,随着分身智能体的普及,人将从单一组织束缚中解放,形成多栖职业状态,为不同组织提供智慧服务;而组织也将从阶层式结构演变为流动型组织,根据任务需求动态组合人机资源。
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更将改变传统的雇佣关系与价值分配方式。鼎捷通过新书《数智生产力——从数字转型到数智重生》系统梳理了这一演进路径,书中提出的“SUPA”框架(感知、理解、规划、行动)为企业数智化提供了可落地的方法论,将理论洞察与实践经验融为一体,成为行业转型的重要参考。
纵观整场发布会,鼎捷数智展现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对产业变革的深刻理解。从“AI分身”理念到“一二三”架构,从数据安全体系到生态协同模式,其战略既立足当下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又着眼未来布局长期能力。
在AI技术加速渗透的今天,鼎捷以“让人智慧工作,乐享生活”为愿景,正在将数智化从成本项转化为增值项,从技术概念转化为生产力工具。在数智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拥有多少技术,而是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释放每个个体的创造力,这或许正是鼎捷数智化战略最值得行业借鉴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