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2023爱分析·中国大模型市场商业化进展研究报告|爱分析报告

大模型技术引领着人工智能领域迈入新发展高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大模型对于企业用户和人工智能厂商而言,是一个重要发展机遇。

2023年10月11日
  • 人工智能

大模型技术引领着人工智能领域迈入新发展高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大模型对于企业用户和人工智能厂商而言,是一个重要发展机遇。

近期,爱分析观察到大模型已不局限于技术讨论的范畴,而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因此,爱分析针对大模型市场规模、商业模式、商业化进展等供需双方所关心的问题展开深入调研,并展望大模型市场未来趋势。

关键发现
  • 2024年中国大模型市场迎来商业化爆发,市场规模120亿元。
  • 在大模型落地早期阶段,商业化主要来自模型层。大模型+算力是最主流的收费方式。随着大模型生态成熟,未来应用层将在商业化过程中担当主力。
  • 大模型在各行业落地速度差异显著,投入预算最为积极的是能源和金融两大行业。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行业以央国企为主,具备较强的数据、算力以及AI基础。
  • 伴随着大模型落地深入发展,大模型应用场景与生态迅速成长,随之诞生很多新的需求。市场调研已揭示初步端倪,这其中包括LLMOps、大模型一体机等。
  • 大模型服务价格下降将降低终端企业用户投入成本,促进大模型应用普惠。
  • 以LLaMa 2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是大模型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开源大模型的综合能力一般低于闭源大模型。LLaMa 2与GPT3在综合能力方面大致相当。开源大模型的价值不在底层能力建设,而在于上层应用建设。开源将降低大模型上层应用的开发门槛和成本,从而加速大模型应用渗透,拓展商业化市场空间。

01 研究范围定义

大模型技术引领着人工智能领域迈入新发展高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大模型对于企业用户和人工智能厂商而言,是一个重要发展机遇。

近期,爱分析观察到大模型已不局限于技术讨论的范畴,而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因此,爱分析针对大模型市场规模、商业模式、商业化进展等供需双方所关心的问题展开深入调研,并展望大模型市场未来趋势。

大模型市场全景地图分为四个层面,即基础层、模型层、中间层和应用层。基础层包括向量数据库、云平台等厂商,如腾讯云、阿里云;模型层包括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等厂商,如百度、智谱华章;中间层包括大模型应用开发工具、LLMOps等厂商,如LangChain等;应用层则汇集了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者,覆盖了多样化的应用软件和终端设备,相关厂商如用友、思迈特等。

图1:中国大模型市场全景地图

在中国,大模型的四个层面均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其中,模型层和应用层具有巨大的商业化潜力,是本报告的重点研究市场。

本报告的市场规模是均指企业用户侧的预算金额,其投向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三个组成部分。本报告重点围绕软件和服务部分进行分析。

在商业模式方面,其是指大模型厂商的产品服务如何销售予企业用户,包括收费方式与定价。

在商业化进展方面,其是指大模型商业化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用户行业分布、购买倾向与应用场景等。

02 中国大模型市场商业化进展

2.1 2024中国大模型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20亿元

爱分析根据公开招标中标信息以及一手调研数据测算,2023年中国大模型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纯硬件采购部分约占65%,服务部分约占20%,软件部分约占15%。

2023年,企业用户在大模型方面的采购特点是论证多,采购少,预算规模大多不超过百万。企业用户在2024年将开始大量释放大模型预算,规划中大模型占AI预算约10%,预算规模在大多为数百万元。

爱分析测算,2024年中国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在构成方面,纯硬件采购部分将会下降,软件和服务部分有所上升。具体而言,纯硬件采购部分约占60%,服务部分约占23%,软件部分约占17%。

图2:2023、2024年中国大模型市场规模及构成